为什么985高校倾向于“海博”,“土博”真的差吗?
在求职中,你有没有发现,除了常见的“学历查三代,出身看第一学历”的“名校情结”外,还有这么一条“海归优先”的招聘现象。
“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
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将高层次人才分成了“海归派”和“本土派”,并将“海归”人才的地位拔高至“本土”人才之上。
这种现象无疑加深了国内博士人才求职的内卷,催生一些不公平的求职竞争,产生土博“歧视链”。
土博求职的不公与阻碍
近年来,各地为了抢占人才,陆续公布人才引进计划,纷纷向海归人才抛出橄榄枝。
以北上广深杭为首的一线/新一线城市,不仅在落户、创业、科研等工作方面给予支持,在买房、买车、子女入学等生活上也提供了一定福利。
当前我国高校人才招聘体系:一名优质的土博,在高校求职中,往往不如一个普通的海归人才吃香。
天津大学2016级博士生王聪曾表示:如果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一些人才计划无法申请。一些针对本土博士的政策和计划,名额也非常少。像我们这种土博,在求职中如果和海归投同一个职位,往往海归会被优先录用。
一毕业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电气专业的本土博士生潘峰表示:我们学校评副高必须有半年的海外经历,正高一年,所以我工作3年后不得不出国访学。
土博没有留学经验,实力就一定比海归弱?
不可否认的是,海归相比土博,他们去看过“外面的世界”,经历也许更多样化,但如果说海归一定比土博强,那一定是错的!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
该方案的颁布一方面让更多人才有了参与竞争的机会,但另一方面,随着疫情的到来,也进一步加速了海归人才的归国求职热情,让土博在本就高密度的求职版图中更显得岌岌可危。
高校求职,谁更吃香?
海归博士不同于常年“禁锢”在实验室的土博,海归博士的自主科研能力更强,在出国前科研能力已经过导师筛选;在国外也许能参与的学术交流更多、见识更广,国外很多校企合作的项目;又经历了几年的海外生活,在外语能力、文化接受度、适应力等可能都会比土博强。
作为独自前往国外学习的人才,在求职时,单位可能更看中其在海外的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在外接触新的文化、环境,对个人的创造力、思辨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很多单位招聘者认为:一个为了满足自身强烈的求知欲而有勇气脱离舒适圈前往陌生的地区去“冒险”的人,在学习上一定是很主动的。
机会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而要主动争取。在高校这种学习氛围浓厚的地方,更需要主动性人才。
而对于土博来说,虽没有海外的学习生活经验,但其社交圈更倾向于国内学术界,长时间驻扎在国内,在求职就业上,人脉发展会比海归人才更有优势。且针对高校所需的主动性人才,能在当今“毕业难”大环境下顺利完成学业毕业的,综合实力肯定也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如果是国内顶尖高校出来的土博,实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类人只要专业对口,大多可以轻松找到工作。对于一般高校出来的土博,其实只要实力够硬,发的paper够给力,也完全不用担心与海归的竞争。毕竟如今很多高校招聘,还是以论文为主的。
另外,海归人才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国外毕业时间与国内高校招聘时间形成的“就业时差”,导致求职机会少、时间长,这其实也是本土人才的一大优势。
就算海归博士带着不错的科研成果学成归来后,在当前国内这种科研学术环境下,要想进入国内顶尖高校,也没有那么容易。
不可否认的是,国外某些领域研究水平确实比国内要高,如果海归人才在国外刚好接触过相关科研成果,其回国后“含金量”就会高很多。
但在某些国内科技领先于国外的领域,海归人才可能就会失去优势。
针对不同专业,两者拥有不同优势,个人综合实力决定一切。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的差异不是出身造成的。如今本土博士也有超过海归博士的成就,海归博士如果把握不好也会被时代淘汰,关键是看这个人的视野和定力,看他有没有创新意识”。
随着我国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很多高校正在消除对于土博的出身“偏见”。无论哪个行业,能力优先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用人法则。
“抛开‘头衔’,土博和海归并没有区别。说到底,大家都是拿“论文”说话。你觉得呢?
END
原创 / 就是我 | 编辑:高校人才网编辑部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海归人才都在看
2022年PRO线上面试会
@广大英才们——求职引才“双向奔赴”效率更高!实现梦想更快!有编制!百万年薪!广西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临沂大学等邀您6.28参加线上面试会
简历代投
高校人才网现已上线:
☝速戳文字了解更多相关招聘信息,获取简历代投机会吧!
商/务/合/作
官方电话:020-85611139/159 2057 3323
微信:Gaoxiaojob01 咨询QQ:2881224205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